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swahili词汇

我学到的一些词汇:

线,小绳子kamba
钢筋nondo
混凝土zeggeh, zegeconcrete
振动棒boroubrator
移动sogeamove
慢点pole pole
快点upesi, zaidi
太谢谢了ashante sanathank you very much
以后注意点。Angaliya yo kazi.
谁 什么 为什么 几时nani, nini, kwa nini, liniwho, what, why, when
请认真一点。Angaliya kaziyako sawa sawa.
这样不好。 E syo sawa sawa.
是,不是ndiyo, hapanayes, no
锯子msumenosaw
斧头shoka, sululuaxe
小石头kokoto
铲子randa, tauloplane, trowel
地板sakafufloor
锤子nyundohammar
futi (kamba)measuring type
咖啡kahawacoffee
matofalibricks
欢迎karibuwelcome
你好-jumbo/shikamoo.
-marahaba.

你好-mambo.
-poa.

你叫什么名字?Jina lako nani?
食用油、润滑油、汽油mafuta
检查tazama
你好吗?Habari gani?
过来jo
跟我来。Jo hapo.
再见。sigi. kwa heri.Good bye.
明天,明天见kesho
对不起。Nina sikitiko. Nasilitika.
旅行safari
砂子mchanga
石灰chokaalime
水泥sementi, sarujisement
木桩miti, nguzowodden poles
木头,木板mbao
木梁,木方boritiwooden beams
石头mawe, jiwestone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moja, mbili, tatu, nne, tano, sita, saba, nane, tisa, kumi
十一十二kumi na mojakumi na mbili
二十ishirini
蔬菜与食物

青椒hoho(1000)seeat preooer
香蕉ndizi(1000)

nachungwa(500)
叶子青菜chainizi(100、200/把)
西红柿nyanya(600)tomato
mayay(4000)
mafuta(14500)
tangovezi
胡萝卜karoti(200)

nyamaya kusaga
黄瓜matango(600)
饼干(150g)(350)


watermelon


squash

okra(100/7~8个)


white/red cabbage
鸡肉kuku(4800,只,kg?)

某些词语是根据音调写出来的,拼写不一定准确。如果没有特别指出,价格是每公斤。


SWAHILI或者叫KISWAHILI是东非地区广泛使用的当地语言的统称,是Kenya、Tanzania、Uganda和Africa Union(AU)的官方语言。但各个地方都有一些区别,就像汉语一样,有很多方言。看过一篇文章,说它是有当地语言与阿拉伯语混合后逐渐发展来的。Swahi好像没有自己的文字,看到的都是使用拉丁语根据读音拼写出来,所以看见一个单词就大概知道它的读音了。如e发/ei/音,a发/a:/音,i发/i/音,o发/o:/,u发/u:/音。辅音发本身的音。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语法嘛,嘿嘿,没有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到wiki看看相关的介绍。据说我国还有Swahili的广播。


一些网站:

wiki: swalihi language中文介绍

google

online Swahili - English Dictionary

the KUMUSI Project


>>返回目录

TZ, Karibu

回来已经很长时间了,打算写的东西很多都没有完成,也放了很长时间。列出这个目录算是自己给自己下个完成的借口吧。

在Tanzania的见闻目录:

    随感

  • On My Wey Home
  • 要回家了……

  • 来自北方的狼
  • 在TZ的荒原上驰骋时,禁不住把这首歌的声音调大……

  • MEI MOSI
  • MEI MOSI是TZ的一个很大的游行……

  • 笑看风云淡
  • 天朗气清,云就是最漂亮的东西……

  • 电视节目
  • 你能想象,在TZ的有线电视里面竟然有中文节目?

  • Parachichi
  • Parachich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水果,有独特的风味……

  • 非洲第一印象
  • 苍茫的荒原和沙漠,斑马、河马、犀牛,还有原始的、裸露的黑人,这就是我以前的想象中的非洲印象。那么,真实的非洲是……


    社会人文

    我所在的城市是Arusha,是TZ的第三大城市,接触到的人、事也比较片面,下面的只是片面之言,并不全面。如果与您的经历不符,欢迎探讨。

  • 黑人
  • 个别接触较多的黑人
  • 印度人
  • 中国人与商品
  • TZ的社会一瞥

  • background
  • 关于这次出差的一些相关信息……

    SWAHILI词汇


    这里有我绝大部分照的照片,webpicasa:

  • photos taken in the trip

  • 在googlepages上的日记:

  • Be In Tanzania

  • 其它(还没有想出来)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今日购得新硬盘一个,记之

希捷的ST 3250820AS,SATA 250G,8M。记之。现有160G+40G+250G+DVD。被人说变态了。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

中国正在消失的老行当

网易:中国正在消失的老行当,包括纤夫、桑皮纸的制作、树皮服装、年画、柴煤店、修钢笔、杆秤、补伞、补锅、街头理发、人工画像、背茶、放排、茶马古道。

但是街头理发、杆秤还是比较常见。正在消失的还有磨绞剪(剪刀)、阉鸡、到巷子里卖肠粉、雪条等等。

BTW,这个究竟跟奥运有啥关系?分特。

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

haha,平了就可以出线!

发信人: camelthu (浮生若梦), 信区: Football

标 题: 亚洲三流顺利出局,猪家军回国平抑肉价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18 22:13:12 2007), 站内

rt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0.73.56.*]


发信人: VillarrealCF (黄色潜水艇), 信区: WorldSoccer

标 题: 韩老师语录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18 22:45:08 2007), 站内

比赛结束了,韩老师说 :

“我们这里还有一些统计数据,

但是看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还关注我们节目的观众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中奖,

所以我们直接抽奖吧。”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

nanking, 70 years

几部有关的新影片:

Rape of Nanking,or The Massacre of nanjing,中文名称:《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或《南京梦魇》。相关网站:官方网站rapeofnankingverycdmtime

Nanking,相关网站:mtimemtime-单万里imdb.cnIMDB。发行公司:Fortissimo film介绍WIKI_ENWIKI中文

陆川《南京!南京!》(2007)

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浩劫(2008)。imdb.cnIMDB

南京圣诞:1937(2008)。

另外一些比较老的影片:黑太阳南京大屠杀(1995)(imdb.cnIMDB)、南京1937(1995)(imdb.cnIMDB)、屠城血证(1987)(第一部该题材的影片)、In the Name of the Emperor (1998,加拿大)。


有关战争的文章:纪录片里的中国抗日战争

聚客大拿的聚客:美国制作南京大屠杀影片《南京》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纪念网站):The Rape of Nanking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日本的一部试图否定历史的影片:The Truth about Nnjing


看美国记录片《南京》(SOHU,新作文):

看美国纪录片《南京》

文/刘加民

2007年7月6日,我在天涯社区网上发了个帖子《明天就是七七事变七十周年,您打算做些什么》,得到了三个跟帖。第三个写的是:“看美国纪录片《南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近期可能有个美国电影《南京》在上映。我赶紧上网搜,没有。我只看到了陆川筹备《南京!南京》的情况介绍,有美国好莱坞大片 《南京浩劫》的演员推选情况,和剧本征求意见的情况。说美国的编剧相当认真,把东西写好了,请中国的有关方面提意见,病。

比较多的信息是说杨紫琼和章子怡要出演母女俩,以一对母女的视角表现南京大屠杀。这部完全由美国投资拍摄的豪华阵容“好莱坞式大片”,投资几个亿,估计明年十月份可以拍摄完成。

但是,显然这不是我的网友说的那部纪录片《南京》。我输入“北京”“电影院”“南京”“纪录片”等等相关关键词,终于发现了一些观众相互打听电影《南京》的消息。然后我又在电影院的节目单上找到了这部电影。我想起一个星城国际电影城的名字,直接拨打114,找它的票务电话。终于查到了!的确正在上映一部美 国纪录片《南京》,跟《加勒比海盗3》和《宝葫芦里的秘密》同档放映。售票员提醒我因为是周末,观众可能很多,要早点过来买票。

2007年7月8日,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星期天,最近的一场电影是4点50分开映。我赶紧叫上儿子出发,一个小时后终于坐在了电影院里。电影开始的时候,空荡荡的放映厅里只有我和儿子两个观众。我说,这是我们的专场啊。电影放映结束了,灯光亮起来,我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些迟到者,但总共算起来也不超 过十个人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不错,我只能这么说。比较中立和客观地表述史实,含蓄而有力地表达倾向。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那几个星期的历史事实。片头的介绍说,文字“对白”来自战争亲历者的日记和书信,最主要的是传教士威尔逊、医生拉贝、和护士明妮·华群女士的日记和书信。根据旧照片,找到了外形相似的演员作为访谈对象,用访 谈对话的形式,以第一人称讲述当时的故事(其实就是日记和书信里的原句)。讲述不断被历史画面穿插,有些细节也配合得很好。比如南京大屠杀生存着讲述“三个日本兵来到我家”时,旧资料影像就显示三个日本兵闯入百姓家的情况。我相信只是巧合而已。讲述者声表情、声调、和对历史场景的讲述,都十分逼真,非亲历 不能如此。编导有意识的采访到了至今仍然活着的日本老兵,有些至今没有悔意,为当年的辉煌自豪,冷笑,但是无意否认这段历史的存在。有一个面部像大猩猩, 衰老而丑陋。电影用了面部的局部特写,把最细微的表情铺满整个银幕,十分有视觉冲击力。“七十年过去了,能够讲述这些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电影开场白的话语。这句话让电影充满了沉痛和沧桑感。

电影开头是南京城的和平与繁荣的景象,贫困然而宁静,儿童的欢笑,商人的忙碌,流行音乐的旋律,偶尔出现外国人的身影。旁白说,那时候南京成立大约生活着 二百多个外国人。战争忽然来了,从上海的八一三事变开始,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攻克上海的目的是拿下当时政府的首都南京。市民中间开始骚乱,开始逃亡。拥挤的火车站、轮渡码头,扶老携幼,肩挑背驮,一片混乱有钱的基本上都走了,没有钱的不得不留下来。让人心惊肉跳的防空警报响起来了,南京城上空,飞机排出阵行出现了,巨大的炮弹落下来,落在人群里,平民的房屋里,大街上。炮弹轰鸣,逃跑的人群,残缺的尸体,呼号的儿童,一个个惨不忍睹的镜头。讲述者展示自己的身上的伤疤。拉贝先生设法把医院里救治伤员的摄影资料带到了美国议会,放映的过程中,有些人当场呕吐,说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上,比邻而居的人群里。但是,拉贝说,很遗憾,这些就是事实。电影最后的字幕,除了打出了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威尔逊、拉贝、华群等人的悲惨结局让人 感慨万端之外,还有这样的文字:“十五个甲级战犯的灵位,就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每年接受日本极右势力的膜拜和怀念。”电影把靖国神社门口呼喊的狂躁 的人群,与南京城墙头上占领军的狂热呼喊,叠加在一起,连呼喊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历史跨越七十年,似乎没有一点改变。十分触目惊心。电影制作者的“倾向性”显露无疑。这是反战的人道的爱好和平的美国电影人的倾心之作。

这么好的电影纪录片,记录的是中国的历史,却是由美国人拍摄的。有意思的是,很多中国的素材都是外国人拍摄的,而且拍摄得比较好。更有意思的,电影出来好久了,却没见我们的媒体鼓噪,也没有单位组织团体观看。也许我们的娱乐记者们擅长撰写的是国际影星章子怡和杨紫琼可能加盟电影的花边影讯,对于他们想象中的纪录片,实在是乏善可陈,缺乏发挥创作才华的空间。我想,这些美国人投资、拍摄的电影不懂得中国市场运作规则,或者发行代理商对这些老旧的历史故事的市场潜力不看好?还是目前中日关系趋于缓和揭开这些历史记忆的疮疤有伤大雅?一部很好看的电影,适逢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好话题,为什么举国之内表示出的是令人窒息的沉默呢?

我只是有所悟和思。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包罗万象的信息时代,我竟然找不到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这件事很叫我感慨。不过很快也就明白了:所谓娱乐,是为大众的,所谓大众趣味,是盲目和从众的。在一个浮躁的娱乐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盛行的时代,要求大众传媒承担道义、理性和一点点行而上的道理,简直是痴心妄想。

为啥美国人拍的《南京》纪录片叫座又叫好?(这篇文章可能是转载,未考证。)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最近也有很多相关题材电影,有一部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引起了轰动,不知道为啥,《南京梦魇》由美国人朗恩·乔瑟夫筹备10年拍摄而成南京梦魇》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该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都站满了人。许多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放映结束之后,人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无法自拔。

与此同时,另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南京》也受到了众多中国观众的关注。该片自本月20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以来,已连续播映三天并引起轰动。该片讲述了1937年十几位欧美商人及宗教人士在南京建立避难区,保护了近25万当地市民免受日军暴行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69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ouT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失声”

一名华侨在博客上用“奇妙”来形容自己对该片放映的感受,“美国人的热情与好奇心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美国《侨报》记者看到的是,“礼堂座无虚席,走廊都站满了人”,“在洛杉矶与加州湾区,好几个白人连看数场,包括他们完全听不懂的中文版”。

每场放映完后,约瑟夫与吴海燕都毫无例外被观众团团围住。“他们简直把我们当成了历史学家。”吴海燕说。美国人的提问常让她哭笑不得:八年抗战是什么?日本人和中国人几乎长得一样,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仇恨?南京现在怎么样?中国和日本恢复建交了吗?

约瑟夫应付起这些问题来,比中国助手从容得多。“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偶然接触到,我这个二战史迷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他说,美国历史教科书在介绍二战历史时,中国战场的情况仅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南京大屠杀了。此外,美国作为“日本的好朋友”,其实是模糊这段历史的“帮凶”,为的是 “让日本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显得体面,而让中国人看上去很糟糕”。

“美国人是看不到,而日本人是不愿看到。”吴海燕说。约瑟夫曾聘请一个美籍日裔负责日文版的工作,没过多久,此人就开始“不对劲”,她几次三番地与约瑟夫激烈辩论,“我所知道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这是谎言!”此后,合作不得不中断。在一次放映结束后,一个日本观众冲到台前,对约瑟夫说:“你的片子多处失实!”此外,他们还曾接到过匿名恐吓电话与邮件。

虽然负面与正面的反馈来得同样强烈,约瑟夫仍充满了兴奋与成就感。吴海燕也同样欢欣鼓舞,毕竟,《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引起巨大轰动。

约瑟夫拿犹太民族与中国做了个对比:这两个民族受到的迫害与虐待几乎不相上下,但犹太人受纳粹压迫的历史被全世界所知晓,相关题材的电影就有上百部,而南京大屠杀却“像是不曾发生过”。他分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善于利用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媒体,而中国与全球媒体的合作仍相当少,这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传播效果”不佳。

但在吴海燕看来,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失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资料基本保存在美日两国,但它们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如今,《南京梦魇》产生空前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者是一个美国人”。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mails又可以使用了?

我记得大概在毕业一年多后就不能登录进去了。但是今天整理硬盘时候发现很早的foxmail,于是把所有邮箱都收取了一下,结果mails有差不多6000封新邮件。分特。赶紧通过web登录进去,果然是巍然壮观的景象。初步看了一下,以前在收件箱里面的信件好像没有了,第一封信是webmaster@mails.thu.edu.cn,主题是学生电子邮件新系统调试通知,日期为2005-12-09 00:09。后来就是断断续续的垃圾邮件,有时候一天很多,有时候又连续很多天没有。最后面竟然有很多是将来的邮件,最后一封是2038年的。分特!但是自建的目录下还有些文件,草稿和发件箱里也有邮件。地址本的内容也没有删除。还有日志记录,第一次登录时间就是刚才,呵呵。个人资料里面的姓名倒是对的,但是其它问题就稀奇古怪,什么“获知mails.tsinghua.edu.cn域名的途径”,难道这个是对外的信箱吗?这么多的垃圾邮件,删都删到手软。不过空间是200M,性能相对简单,如果以后还能使用还是不错的。在这个foxmail里面还是有挺多的老邮件的,包括最早我申请的polym94◎btamail。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