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竹简

一批珍贵的战国竹简今年7月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初步统计,竹简数量约为2100枚(包括残片),约为1700支左右。与这批竹简同时入藏的,还有传为同出的漆绘木笥(装竹简的箱子)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学校特地为此“白手起家”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还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合清华历史、化学、图书馆等学科资源,聘请专家保护清理。几天前,第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基本完成。

之前发现的竹简书,多为哲学思想领域的书籍,而“清华简”则多为“经、史”类书,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检视结果看,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发现了失传的《尚书》篇章。《尚书》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列于六经之首,为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据称先秦时《尚书》有百篇,经过秦始皇焚书,大多佚失,汉朝初年只有29篇流传下来。

“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焚书坑儒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

另外,“清华简”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篇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历史上从西周初起至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容。此外,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前所未见的乐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都是两千余年无人见过的。


八卦消息:该批竹简由香港购入;赵伟国为同方高管。


八卦消息:这批竹简是被盗墓者偷窃后流散于海外。这些人真是需要千刀万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